骨髓捐献志愿者为何反悔率会高达20%(骨髓移植志愿者反悔)

骨髓捐献志愿者为何反悔率会高达20%,一名骨髓捐献者在成功配型后反悔,导致受赠者的死亡加速。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很多人的关注。为什么骨髓捐献志愿者后悔捐献的比例如此之高?捐献骨髓算不算礼物?

我国骨髓捐献后悔率为20%

中华骨髓库已培养骨髓捐献志愿者超过132万人。然而,初次骨髓配型成功后,志愿者的后悔率达到20%。据报道,美国骨髓捐赠志愿者的拒绝率高达近50%。日本学者测算,大约60%的亚洲志愿者最终拒绝捐赠。主要因素是家庭压力。

确保捐献自愿、无偿,一直是器官移植遵循的基本原则。各国器官捐献法律和政策都高度重视对捐献者的保护。美国国家骨髓捐赠者数据库多次表示,骨髓捐赠始终是自愿的,应告知志愿者,他们可以在进行骨髓移植前的最后一刻撤回同意。世界骨髓捐赠组织还表示,捐赠者可以随时退出。

然而,由于骨髓移植受者必须进行骨髓消融,即自身免疫造血系统必须被破坏,才能接受新的捐献干细胞,如果捐献者在患者骨髓消融后拒绝捐献,势必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更差。因此,各国普遍要求捐献者在受赠者的骨髓被消融后不得后悔捐献。但如果志愿者在病人的骨髓被消融之前拒绝捐献,不仅没有法律责任,而且在道义上也不应受到谴责。

骨髓在法律上不被视为财产

在我国,《公益法》和《献血法》对于骨髓捐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不适用人体细胞、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的移植。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有关骨髓移植的立法还比较空白。现实中,首次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往往会在中华骨髓库属地管理中心签署《高分辨检测知情同意书》,并进行捐献前体检。如果体检正常,就再签《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志愿者和患者是双向匿名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分辨率检测费、捐献者体检费、造血干细胞采集费、交通费、捐献者误工费将由中华骨髓库通过主治医生单独支付。如果志愿者在通过高分辨率测试和体检后后悔并拒绝捐献,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伤害,实际上还会给往往已经负债累累的患者造成财产损失。由于治疗。

早在2006年,就曾发生过捐献者因一时悔恨而被患者起诉的案例。由于骨髓捐献是一项公益行为,捐献信息和同意书上并没有规定捐献者后悔行为的责任,因此无法追究志愿者的法律责任。而且,即使受赠者与捐献者签订了合同,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但由于我国合同法针对的是财产,人体器官在法律上并不视为财产,所以也不能说捐赠合同已经成立。由于骨髓移植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本合同可能因缺乏法律保护而被视为无效。

而且,除救灾、扶贫、经公证不可撤销的赠与合同外,当事人在赠与款项支付前可以反悔。因此,如果一个人在骨髓移植前改变了对捐献的态度,没有法律规定可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骨髓捐赠者没有合同义务

受赠者的骨髓被消融后,捐献者后悔不已,因机器故障拒绝恢复捐献。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虽然骨髓移植主要受到捐献者悔恨的影响,但捐献者悔恨主要是由收集医院的医疗设备故障引起的。医院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但捐献者是否需要对患者承担法律责任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事件发生一段时间后,不少网友纷纷指责捐献者,并建议患者家属告上法庭,追究捐献者的法律责任。由于有关骨髓移植的法律规定相对空白,捐献者没有具体的法律义务。同时,由于骨髓在法律上不被视为财产,捐赠者的捐赠承诺不适用合同法,捐赠者不承担任何合同义务。而且,虽然按照一些国家的规定,连续两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被视为同一次捐献,但在这起事件中,并没有提前告知捐献者需要连续两天采集。捐献者躺在手术台上,配合医院。收集已经是履行捐赠的承诺。

法律应该有自己的界限

捐献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骨髓切除之前的悔恨现在通常被认为是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捐献者在患者骨髓消融后拒绝捐献的行为,由于其行为性质,不能承担法律责任,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即使在道德层面上,也有很多人认为捐赠者的悔恨行为不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因为除非有特定的义务,否则人们没有权利要求任何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另一个人,而这位捐赠者云南病逝者在手术台上捐款,展现了慈善之心和奉献的勇气。

虽然患者骨髓消融后捐献者拒绝捐献给患者造成了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失,但为了鼓励更多人自愿捐献,现在出台有关骨髓移植的法律法规时,法律应该遵守自己的规则。以及未来。边界,尽量保护捐赠者,而不是过度地将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增加捐赠者的法律责任。

骨髓捐献志愿者为何反悔率会高达20%,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骨髓捐献志愿者为何反悔率会高达20%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