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危害须知:网络会给人带来哪些“心病

分享:
雪丹莉 2018-04-18  来源:163女性网
网络会给人带来哪些“心病”?网络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好的是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全世界,而坏的是让人依赖上瘾,接下来大家就和

现在的人要么是手机控、要么就是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网络,虽然有了网络确实很方便,但同时网络也会给人带来一些心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见识一下吧。

心病一:错失恐惧

  手机不关机,QQ、微信等社交软件24小时在线,消息列表中朋友的信息交相闪烁,不断更新着周围人的状态……社交软件俨然成为人们观察朋友生活一举一动的“根据地”。人们得到的信息越多,不想错过的事情就越多。这种只要有空就看信息,看到手机信息没有更新就会焦虑、紧张的状况即是错失恐惧。虽然他们被信息包围,却也害怕错失信息。

  建议:有这样症状的人,在吃饭和聚会时学会暂时远离手机。

心病二:振动幻觉

  手机充电时不停地跑过去看看,走在路上总觉得自己的手机响了或者振动了一下,你可能有振动幻觉。研究发现,68%的手机用户存在不同程度的振动幻觉问题。紧张和繁忙的工作是导致这种幻觉的主要原因,不能完全放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让人变得敏感而神经质,稍有动静就会反应较大。

  建议:有这种情况的人,平时放下手机多做运动放松心情,多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心病三:电子产品依赖症

  吃什么、去哪儿玩统统“交给”手机,无论走到哪儿,电子产品都不离手。现在不少人将重要信息记录在手机中,一旦手机没电,就会焦虑不堪、手足无措,导致学习和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确实让生活便捷不少,但用它代替大脑工作会让记忆力受到严重影响。

  建议:不要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可以试着去记忆常用电话号码,偶尔提笔写写字,让自己逐渐从被电子产品“奴役”的状态中走出来。

心病四:消息梦游

  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前一秒还在发着微信消息,后一秒就睡着了,消息来了的提示音突然将自己吵醒,又继续发。一个晚上,自己就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梦游”着。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属于消息梦游,使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可能引发梦游、夜惊等睡眠障碍,并增加患肥胖、心脏病的危险。

  建议:晚上睡前半小时远离手机,更不要将手机放在枕边,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心病五:谷歌效应

  搜索引擎让人们查询资料变得极为方便,你想知道的任何,它几乎都可以告诉你。当养成这种“不懂就问”的习惯后,人们遇到问题时首先不是自行思考,而是找百度、谷歌形成“谷歌效应”。谷歌效应虽然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为获得知识变得容易了,人们反而对知识记忆不深。搜索习惯还会让人的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建议:遇到小问题,先自己研究研究呗,或者请教身边的人。

心病六:淘宝瘾

  淘宝成瘾的人群主要是女性,虽然整日喊着“剁手”,但面对海量商品终究还是停不下来。淘宝网等购物网站占有尽可能多的物质商品,随心所欲地选择性,能给心理带来极大满足感,同时有减压、降低焦虑的作用。当“剁手党”的众多需求都能够在网购中得到满足时,通宵达旦的淘宝也显得是“情理之中”了。

  建议:购物之前先想好实际需要,价格贵的东西最好到实体店购买。不要轻易被优惠和折扣迷惑双眼,量入为出。

心病七:信息收集瘾

  坐在电脑前不断地逛贴吧、刷微博了解新闻趣事,这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些看似正常的对碎片化信息的渴求,背后却是信息收集瘾。信息收集瘾主要体现在男性身上,他们总是像海绵一样在网上收集各色信息,甚至一天不上网看消息就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如果是青少年,可能是猎奇心理在作祟。若是成年人,则多出于孤独感和对现实的厌倦感造成。当然,出于人际交往的需求,男女老少都需要“触网”来获取话题和知识,一旦超过6小时,则可定义为网络成瘾。

  建议:有意识地减少上网时间,可以通过看书、看新闻来获取新的信息,减少碎片化阅读。

心病八:WiFi成瘾

  如今人们每到一个地方,最先询问的便是WiFi帐号和密码。人们对WiFi的依赖愈演愈烈,成瘾问题堪称“新的烟瘾”。

WiFi成瘾表现包括:

  1、上社交网成瘾沉溺于网游、赌博、炒股和网购等网络强迫症;

  2、信息过载,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社会交往减少的强迫性上网;

  3、上网失去自控,一旦上网被打断就恼怒不已等。

  大脑扫描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会损伤情感、注意力和决策处理有关的纤维组织,这种损伤与酗酒和吸烟导致的大脑神经损伤很相似。

  建议:如果是和同伴出门,就多和对方聊聊天,增进感情吧。

 

本文来源163女性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文章评价 COMMEN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