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传统“炸三样”,下酒菜首选,饭店不敢随便做,生怕砸了招牌

东北菜虽然不在“八大菜系”里面,但是终归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主要是涵盖地区广,除了黑吉辽三省之外,也影响到了在内蒙古东部,河北东北部,这些地区的民俗文化不同,但在饮食风格上却非常相似——卖相粗糙,色鲜味浓,不拘于小节。

今天说的菜,就是东北地区独有的“炸三样”,所谓三样,指的是“猪腰子”、“猪连体”、“猪大肠油”,光从原料上就能看出来,这道菜还是非常“补”的,在东北可是道“硬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对此深爱不已。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法,在中国各大菜系里面,有许多“以三为名”的菜式,如东北当地的地三鲜、溜三样,山东的“爆三样”,北京的“三不黏”,上海的糟三样、浙江的“三杯鳝”等。

东北“炸三样”的“三”,为的就是讨个彩头,图个吉利。

猪腰子

猪腰指的就是猪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中国人讲究吃啥补啥,猪腰在“补肾利尿”这方面还是有帮助的。

在更加精细的“爆三样”中,猪腰是得改上花刀的,讲究个先斜刀8成,后直刀9成,切出来的猪腰花就连着一层皮,透明且不断,极其考验刀工。

而“炸三样”作为东北农村地区的菜品有着大刀阔斧的粗犷特点,猪腰直接切块或切片,大小取决于做饭者的手法。

猪连体

猪连体就是猪的“脾脏”,也叫“沙肝”,但与肝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猪肝腥气重,但口感紧实,而沙肝的肉腥相对较淡,口感也更加绵软。

猪连体更加官方的叫法应该是“猪连蹄”,但“连体”更加通俗易懂。

猪大肠油

猪大肠油也叫“鸡冠油”或者“花油”,形态如花似鸡冠,在改刀前一定要注意将“淋巴”处理干净,提高卫生程度的同时,还能去除一部分腥气。

这种油并不多见,一头猪上面就一副,一般都是大饭店提前预定,除非有杀猪的朋友,或者自己家杀猪时能得到,早年间在东北农村杀年猪时最为常见。

3种食材3种油温

三种食材的差异较大,对于油温掌控条件也有所不同。

猪腰高油:与“爆炒腰花”的手法相似,猪腰焯水之后,用急火快炒,以保证猪腰的鲜嫩质感。

猪连体(沙肝)中油:沙肝易熟,焯水后用5-6成油温翻炒,出锅后的沙肝软嫩而不老,火候急了容易让水分流失,发干发硬。

猪大肠油(鸡冠油)温油:锅中大火烧水,放入鸡冠油,水分蒸发之后再转小火慢熬,直到出油,剩下的“脂渣”就是三样之一。

其实每种食材过油的油温并不固定,关键在于食材的厚薄程度与量的多少,灵活掌握火候才是关键。

做法

只要将食材处理好了,你就会发现,“炸三样”的烹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烹饪得从“鸡冠油”开始,将熬出的猪油倒出一部分,锅内留个油底。

再将“猪腰”与“猪连体(沙肝)”倒入,“三样”汇聚一锅。

加上盐、孜然、鸡精、芝麻,翻炒至金黄酥脆即可出锅。

——轻肥说——

其实“炸三样”在饭店中做得比较少,因为除了火候的掌控之外,食材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一旦处理不(比如“猪腰骚”没处理完,“淋巴肉”没剔干净),整道菜就算是失败了。

倒是开在外地的东北菜馆,会特地用此菜突出特色,让身在外地的老乡驻足,勾起心底那一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