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面,只是扬州人的早餐吗?还有文化在其中

扬州人对于饺面的热爱,真的很难形容。我写过不止一次。中国菜系中,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中间淡。扬州属于淮扬菜系,清淡类型。饺面却不然。

最被扬州人喜欢的蒋家桥饺面,以浓重的胡椒香与浓赤的自家熬制酱油著称。这也是被吃不惯他家饺面的人所诟病的地方。

扬州饺面

像“环肥燕瘦”一样,扬州人吃饺面,各有喜好。我曾经傻傻地做过比较。很多年前,饺面主要有蒋家桥和共和春。两家不分彼此,难分伯仲。记得我还看过一个介绍共和春馄饨馅心的文章。原来共和春的馄饨馅,每天由老板亲自拌合。拌好了拿出来给伙计包。所谓武林秘籍,不过如此了。

我相信这样的介绍。一样的材料,为什么每家都有区别?一定在关键工艺上,各有法宝。共和春是在馅心里增加了一种唯有独有的小食,我就不展开了。而蒋家桥的馄饨馅心,能分辨里面的葱姜肉外,其它的始终没能吃出来。但是我相信,肯定也有自己的商业秘密。

饺面属于早点,填肚子的早饭,与品早茶不同。上班族一碗饺面两个包子,一个上午管够。我去吃过多少家饺面呢?过去市人医对面的泰州路小吃部的馄饨,现在绝种了。那时候比蒋家桥还好吃。几个中年妇女,诚信经营。那里的饺面名噪一时。可惜道路扩建后,小吃店没了。至今偶尔想起,还在想,假如换个地方打出老名号,应该生意兴隆吧!

好吃的馄饨

教场的九炉分座,饺面一般。当时很有名。因为距离比较远又在巷子里,于一个休息日专门赶去的。但是吃了后的感觉,不如期待。广陵路口的留春小吃部,感觉糖饺更好吃。富春巷口的乐今园,如今和留春、泰州路小吃部一样,消失在扬州人的视线里。当年乐今园在扬州,名声不输于蒋家桥等店,不知道经营者出于怎样的思路,将店盘出去了。

饺面、饺面,扬州早点最代表的大众情人,没有之一。都是猪肉为馅,不同的店家,却做出来不一样的口感。有的鲜嫩,有的耐嚼,各有喜爱。至于路边的面店,家家都有馄饨和饺面,其中有特色的是来自一家高邮的面店,其中的馄饨馅里剁了点笋丁,别有风味。

随着时代,扬州饺面与富春包子一样,一天天发展壮大。蒋家桥顺风顺水,开了不少分店。我试着吃了几家,有的保持了原味,有的差强人意,还有的真心不好吃。按说,分店、加盟店,应该与本部或总部在风格口感和质量上,没区别才是。偏偏差别很大。怪不得看到网上有外地朋友点评,说蒋家桥的馄饨很不好吃。我信了。

火烧别有风味

几乎有名的早点店,现在都有了分店。当年共和春因为署名风波,换名六必居。后来同样的原因,改为必香居。必香居曾经遍地开花,如今收缩了一些。个人以为,必香居的饺面,味道介于共和春与蒋家桥之间,中规中矩,没有特色。

林林总总的饺面,吃了半辈子。各种感觉,非这一篇文字能包括。在众多饺面中,不能忘了鸿兴牛肉店的牛肉饺面。因为牛肉饺面用了麻油,与常吃的普通饺面,绝无共同点。不说好坏,从习惯来说,我更喜欢非牛肉饺面。

大明寺素食坊开出大明寺后,素馅的馄饨,倒是别一番滋味。有时候去吃一碗纯素的饺面,反而非常舒服。

如今,吃早茶的几大饭店诸如富春、冶春,没有饺面销售。记得好像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富春有过一次全国各地小吃展。那一次,我吃到唯一一次富春的馄饨。那是一碗与扬州馄饨差异巨大的白汤馄饨。我希望能吃上一碗饺面,没有。可是,那碗白馄饨,至今难忘。

宝应长鱼面

可能是小吃展的原因,馅心特别丰足。再一个那年代讲究货真价实,老师傅的手艺都在。所以那碗馄饨好吃极了。顺便说一句,那时候富春的白汤面也非常好吃。现在同样没了踪影。曾经很多次,我外地朋友到扬州,我都请他们到得胜桥的老富春。我们每人点一碗面,一笼杂食,一个大五丁。年轻能吃,无论男女都全部吃光,吃得心满意足。可是富春的饺面从没见过,馄饨,也只有那一次展销上露过一次脸。

不会吃饺面的人,算不得扬州人。可是,扬州的饺面,分明不仅仅是一碗面一顿早饭。它包含了太多的故事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