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就是年!腊月初一 吃炒豆,这个习俗你知道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从今天起,我们迎来了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月”。气象专家称,进入“寒冬腊月”,意味着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而一进“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人们就要开始“忙年”了。

腊月·由来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腊月、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今天是农历腊月初一,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已经到来。腊月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人们要喝腊八粥、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习俗·腊月初一

腊月初一有着“咬灾”的风俗。它寓意消灾避难,古时就已经存在。关于咬灾的民谣有:“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在农村老家,每年的腊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炒玉米花儿,借着玉米粒儿在锅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热闹声,预示着年终岁末的来临,辞旧迎新又开始了。这也是腊月初一当天必定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黄豆、大豆、鸡蛋等食物的原因。此外,腊月初一也称“炒豆节”,因为这一天还有炒豆子的习俗。炒豆的品种多种多样的使人眼花缭乱:有沙土炒黄豆;有用糖水炒冻豆;有用泼水炒酥豆。故而每逢此日,民间称为“炒豆节”。有句俗语说:“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

腊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人们便把花生、瓜子、大豆、豌豆、麻子等口感脆硬的干果放在枕头下面,第二天天还未亮,便在被窝里咬食,发出“嘎嘣嘎嘣”的声音。切记:“咬灾”之前和咬灾时要一言不发。

“咬灾”这一风俗奇观,反映了老百姓期盼“咬去灾病,咬去小人,祈求一年安康顺利”的美好愿景。寒冬腊月,东方未白,在温暖的被窝里心怀期盼地品尝着喷香的干果,迎接腊月,实在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除了“咬灾”,还有妇女需开始绣年鞋和“戴彩胜”。有诗云:“料理年头事,花鞋取样工。”系因至年尾必要换一双新鞋以度新岁。“戴彩胜”则指女子会佩戴一些祥瑞之物如柏子花、长生花、老虎花、元宝花等的饰物,祈祥瑞之余也为腊月增添了不少色彩,正所谓“姹紫嫣红映,花枝爱像生。编边娇欲语,活色画难成。”

腊月已至,过年进入到计时啦!你还知道哪些过年习俗呢?留言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