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火锅美食,原本分文不值,如今却成了头牌菜

一般来说,牛有四个胃,其中三个是不会分泌消化液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胃,可真正的胃是没人吃的,另外三个则被命名了不同的称呼,分别为毛肚,牛百叶和金钱肚。

在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毛肚了,因为它在川渝火锅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17年火锅大数据调查》称,川渝系中,毛肚的选择率高达37%,稳居“最受欢迎菜品”的榜首。

别看它顶着张黑皮,薄薄的一片片码放在碎冰上,而这一份在火锅店至少得卖58~88元不等。

然而,这种动辄就50多元一斤,比牛肉还贵的毛肚,在90年代扔“垃圾堆”都没人吃,到底是什么原因,如今让它逆袭成美食。

早期在川渝一带,由于人们多是生活条件比较差,干的又是力气活,为了补充营养,有人就开始将丢弃的牛内脏洗干净后,倒入辣椒和花椒水中涮烫着吃。

时间久了,吃习惯了,就发现毛肚原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上下几秒钟就熟了,且口感薄脆又爽口。但生毛肚自带牛腥味,所以在食用前的处理及食用时的调味搭配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还有人开始沿街兜售叫卖,用它做起了生意。

到了民国初期,有些人就把它当成一盘菜端上了餐桌,并更加正式地使用了铜锅烫涮,这就是“毛肚火锅”的原型。

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毛肚多被川渝地区的人所喜爱,在其他地区,依然不被当荤菜食用。所以,这些屠宰完被挖出来的牛内脏,包括毛肚在内,一般只有两条路:

1.视为下脚料直接丢弃,一些就埋进土里做肥料,显得分为不值。

2.被川渝人民收购买走。他们常常到河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屠宰场里翻捡,或直接向屠户们便宜收购毛肚。

本以为这些毫不值钱的下脚料,根本没有人会吃。殊不知,随着火锅文化慢慢发展到全国各地,让外省人也品尝到了毛肚的美味,成了火锅界必点头。而这些收购毛肚的商贩,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各大商场和美食城里,遍布着各大品牌的火锅店,其中以四川和重庆两地的火锅最为出名,各式各样的火锅涮菜里,用毛肚做招牌的数不胜数。

从营养角度来说,毛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但脂肪含量很低,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等功效。

不过,大家在购买食用时要注意,新鲜的毛肚通常分为两种颜色,吃饲料长大的牛,取出的毛肚是发黑的;吃庄稼长大的牛,毛肚颜色有点发黄。还有一种是白色的毛肚,它是经过用双氧水、甲醛漂白了三四天,制成的冷冻品,所以口感上必是略逊一筹。

要擦亮眼睛的是,千万不要买一些看上去个体特别饱满,长相水灵的毛肚,这些很可能是经过一些违规的浸泡处理所得到的毛肚,吃了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