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的驴肉香,马肉臭,别信毫无根据的说法

在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臭马肉香驴肉,宁死不吃骡子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说,一起来比拼一下谁吃的肉品多,看看有几个友友能胜过我:从小到大,我吃过的肉(包含有些品种的野生)有猪肉、牛肉、羊肉、狗肉、马肉、驴肉、骡子肉、兔肉、蛇肉、猫肉、鼠肉、鸡肉、鹅肉、鸭肉、鱼肉、螺蛳肉、虾肉、蝗虫肉、琵芭肉以及各种海鲜等,数不清楚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品尝到那么多的肉品,因为那个年代穷啊,只要毒不死人,我们都会吃,归根到底还不是为了生存。听父辈讲,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质极端匮乏、生活极其低下,就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所以为了不被饿死,就只有逮住什么就吃什么,不仅吃动物、昆虫,同时也吃树皮、草根,还吃一种叫“白散泥”的泥巴,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你就想象不出那时候的艰苦生活。

像马肉、驴肉、还有骡子肉,主要是在60年代的人民公社时期吃得多一些,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实行的是大集体,人们是干在公社、吃在公社,吃的都是大锅饭。那时候的生产队都喂有马、驴和骡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牲口总会出现死亡,其实原因不说你心里也懂的。牲口死了,不可能丢了或埋了,自然是熬成汤,供社员们打打牙祭。在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饿着肚子,只恨没有吃的东西,那管那是什么东西啊,何况这还是对人体有好处的牲口肉,除非是傻子才可能不吃,任何一个社会都唯恐落下了自己呢。

现在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臭马肉香驴肉,宁死不吃骡子肉”,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许只有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衣食无忧、温饱不愁了,所以它才成立;如果是放在五、六十年代,你看看他还成立不?可能没有一种牲口肉是臭的或者是不好吃的,任何一种肉端上来,都会被一扫而光吧。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老话叫“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说明了驴肉确实是非常好吃的一种肉品,我亲身的感受也是如此,肉嫩清香、入口爽朗,太好吃了;而马肉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臭味,无非只是一般都不会杀马,而是等它自然老死后才会吃,所以其肉就相对不嫩、也缺乏香味了;我们都知道骡子其实是驴和马的杂交品种,所以它的肉质其实就是介于驴肉和马肉之间,虽说不上特别的好吃,但也绝不是特别的难吃。

那么人们为何“打死不吃骡子肉”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内心存在两个方面的心理作用:一方面是骡子在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与牛一样的作用,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对它具有深深的感情,所以不愿意吃骡子肉;另一方面就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认为骡子的蹄子是一个圆形的整体,吃骡子肉势必会让蹄子与肉分离,造成骨肉分离的事实存在,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总之,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品种,人们不愿意吃它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数量过于稀少,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的数量也在减少,那么骡子的数量就会更加的少了,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当然就不会轻易去吃骡子肉了。